文章

详细内容

投稿

从吉利选择在哥德堡建立研发中心,看中国车企的全球化技术突围

要闻 2025-09-26 15:59
当中国汽车品牌在新能源赛道上加速超车时,吉利汽车选择在北欧腹地哥德堡埋下一颗技术火种——吉利欧洲创新中心(Uni3)。这座融合中国五行元素与瑞典水晶工艺的建筑群,不仅是吉利全球化研发战略的物理载体,更成为观察中国车企突破技术壁垒、重构全球汽车产业格局的绝佳样本。



哥德堡的冬季漫长而严酷,零下30度的极寒环境为电池性能测试提供了天然实验室。当特斯拉在加州阳光里调试自动驾驶算法时,吉利的工程师正在冰雪路面上验证ESP标定系统。这种看似"自讨苦吃"的研发策略,实则暗含吉利对全球市场差异化的深刻理解。吉利欧洲研发体系的分工逻辑不同,德国研发中心专注底盘调校,瑞典则承担安全架构与混动技术的突破。这种"欧式底盘+中国智能"的组合,让极氪001在欧洲市场收获了"东方保时捷"的赞誉。



在Uni3园区内,丰田的氢能源实验室与吉利的电混研发中心仅一墙之隔。这种产业集聚现象看似矛盾,实则构建起独特的技术生态。查尔姆斯理工大学的AI算法、博世的线控转向技术、极星的轻量化材料,通过开放平台实现技术共振。吉利欧洲创新中心就像一块技术磁石,将北欧汽车工业的百年积淀转化为中国品牌的创新动能。2000余名来自40个国家的工程师在此协作,他们带来的不仅是技术经验,更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维碰撞。这种多元化团队在极氪9X的开发中展现出惊人创造力,将沃尔沃的安全基因与中国智能制造深度融合,打造出全球首个面向自动驾驶的"失效安全"方案。



安全技术领域,瑞研团队正在重新定义行业标准。全球首创的"第三吸能盒"专利技术,通过在防火墙卸力通道增设30cm吸能盒,将碰撞时防火墙形变量降低20%。这项创新解决了混动车型动力总成后移带来的安全隐患,使极氪9X成为全球首款通过50km/h正面柱碰测试的混动车型。更值得关注的是"十宫格门槛梁"设计,通过22个撞击点测试的蜂窝结构,较行业常规标准实现全方位防护。当竞争对手还在讨论"被动安全"与"主动安全"的界限时,吉利已创造出"失效安全"的第三维度,这种前瞻性思维正是中国车企实现技术超越的关键。

混动技术领域的突破更具颠覆性。浩瀚超级电混系统创造性地将三电机兆瓦电驱、2.0T电混专用发动机与全球功率最高的增程发电机整合,创造出"一车三用"的驱动模式。这套系统不仅实现3.1秒零百加速和1000公里综合续航,更通过6C超级快充技术,将充电时间缩短至9分钟。在动态控制领域,Dynamic AI系统展现出超越物理极限的工程智慧。通过机器学习算法,车辆能实时识别7种特殊地形,自动调整悬架刚度与动力输出。当极氪9X在瑞典冰雪路面上完成定圆漂移时,48V主动稳定杆已在0.2秒内将车身抬升80mm,这种将安全预判融入操控本能的智慧,重新定义了豪华SUV的技术标杆。

极氪9X的市场表现印证了吉利技术战略的成功。预售1小时斩获4.2万订单的现象背后,是吉利对技术普惠的深刻理解。浩瀚-S架构同时满足中欧双五星安全标准,千里浩瀚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既支持欧洲的L3级自动驾驶法规,又适配中国的复杂路况。这种"同一车型,全球顶配"的技术平权理念,正在改写全球汽车产业的价值分配规则。吉利通过开放专利授权和技术合作,使浩瀚超级电混系统不仅服务于高端车型,其模块化设计更允许技术下放至15万级市场,这种技术民主化实践,让中国标准开始影响全球产业规则。

从技术引进到标准输出,吉利用30年时间完成了惊人的蜕变。当极氪9X穿越克里雅古道时,它携带的不仅是吉利的技术基因,更是中国汽车工业从技术跟随到标准制定的历史性跨越。在Uni3园区内,来自40个国家的工程师共同工作的场景,预示着全球汽车产业正在进入"中国方案"时代。这种变革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通过"全球研发-本地验证-全球共享"的创新闭环,重构了产业的价值创造逻辑。



站在Uni3的玻璃幕墙前,望着哥德堡港的粼粼波光,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座建筑群,更是一个时代的技术隐喻:当中国车企不再满足于做技术追随者,当全球化研发真正实现"中西合璧",世界汽车工业的权力版图,正在悄然改写。这种改变不是颠覆性的革命,而是通过持续的技术积累和开放创新,让中国智慧成为全球产业进步的新引擎。
猜你喜欢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