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的中国车市,毋庸置疑是梦魇般的存在,猛烈到极致的价格战,几乎所有车企都被迫参与了进去。
于是乎,我们持续在网上看到不少车企高管和经销商抱怨的消息,无外乎车子卖不出去,4S店存在倒闭的风险。然而,在内卷的车市中还是有一股清流的存在,它就是我们今天要说到的捷途汽车。
来看一组直观数据,今年前7个月,捷途汽车的年累计销量达到了348,813辆,较去年同期增长20.3%,按照这样的速度增长下去,打破去年56.8万辆销量似乎已是板上钉钉,而冲击今年的80万辆销量目标也并非不可能。
看到这想必不少小伙伴的好奇心来了,虽说捷途背后有奇瑞这颗参天大树,但其成立于2018年,距今不过是七年时间,如此状况下为何还能做到不惧怕大环境?
8月18日,捷途汽车第八届粉丝文化节在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开封举行。通过对粉丝节的深层次探访,答案或许浮出了水面,捷途的成功值得所有车企参考和学习。
在汽车行业,“用户共创”早已不是新鲜概念,但真正将理念系统落地的品牌并不多见。捷途的不同,在于它把口号变成了可执行的流程。从产品定义之初的性能参数标定,到工程验证、配置组合,再到服务标准的制定与用户活动的设计,用户的意见始终被置于关键位置。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张国忠强调:“用户不只是消费者,更是同行人,是产品共创的设计师。”
以山海L7 PLUS为例,其研发过程并非闭门造车。捷途团队在对全国3000组家庭进行系统调研后,将真实用车场景中的高频痛点——如多人乘坐的空间灵活性、长途出行的续航焦虑、家庭出行的舒适性需求等,逐一转化为产品定义。这使得新车在推出之时,已带有明确的问题意识和场景导向。
技术层面,山海L7 PLUS依托昆仑超级混动平台,体现出较强的集成能力。该车提供电动七座和12层复合材质座椅,兼顾灵活性与舒适性;纯电续航220公里,综合续航达1700公里,缓解了长途旅行的补能焦虑。同时,智能双冰箱、CDC电磁悬挂、城市领航与跨层记忆泊车等功能的加入,强化了用车便利性。在车身安全方面,采用86%高强度钢,整车扭转刚度达到25000N·m/deg,并承诺整车及三电系统终身质保,试图在多维度构建家庭用户的核心信任。
除了产品层面的共同开发,捷途也格外重视与用户的情感连接和价值共鸣。本届粉丝节上,捷途延续了“旅行+公益”品牌主张,邀请腾讯公益“暖流计划”帮扶儿童参与现场活动,并联动用户发起“送乡村孩子暖流包”爱心募捐。用户完成捐款后可获得腾讯公益平台的“小红花”标识,这类低门槛、高透明度的公益参与,不仅落实了企业社会责任,也逐步构建起用户对品牌的情感认同。
捷途的出海策略同样具有清晰的文化意识。1-7月,以旅行者、自由者为代表的方盒子产品系列累计出口已超6万辆,成为中国汽车品牌在该细分市场出海的重要代表。但捷途并未止步于销量,更着力于文化输出。本次粉丝节,品牌邀请了来自23个国家的近百位海外车主,通过参观开封历史景点、体验中国功夫、探访智慧工厂等一系列活动,将产品使用与文化传播相结合,推动中国汽车从“单纯贸易”向“品牌与文化协同出海”转变。
结语:捷途汽车的稳健成长,本质上源于其对用户关系的重新定义。在行业陷入配置与价格恶性竞争的背景下,捷途坚持长期主义——不仅将用户视作产品的共同创造者,更通过公益行动和文化交流,构建起超出交易之外的情感纽带。它的实践表明,真正的“免疫危机”,不仅仅来自产品力本身,更来自于一个品牌能否深入用户的生活现场,能否承载广泛的社会认同。或许,这正是所有车企在面对不确定市场环境时,最值得深思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