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三四年的时间里,巴菲特接连出手投资汽车产业:在整车领域,先后投资了比亚迪汽车和通用汽车;在经销商领域,投资了美国第四大经销商集团——VanTuyl公司;同时还在5月2日的伯克希尔年度股东大会上表示,未来还将继续收购汽车经销商。
从世界汽车市场与中国汽车市场的走势看,未来几年的前景并不乐观。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延缓了汽车市场需求增长的步伐;中国汽车市场经过多年高速增长之后已步入“新常态”,今年一季度销量增长仅3.9%。在外人看来,巴菲特的投资令人费解。
股神就是股神,他自己肯定想得很明白,但别人看得不清楚,甚至相反。正如他常说的一句话:“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
这在巴菲特投资比亚迪汽车时已经得到了验证。他2008年9月投资比亚迪时正是股市低迷期,投资界和专业人士认为,股神斥资18亿港元做如此大的投资,一是符合他一如既往的逢低买入原则,二是看中了中国政府在经济转型期对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的支持。果不其然,当初8港元/股的股票一度升至70多港元/股,如今仍在47港元/股徘徊。不少投资界人士现正在观察,在这一波股市高潮迭起,政府对于新能源汽车补贴开始退坡之际,持股七年之久、获利甚丰的巴菲特是否会开始减持。
而巴菲特投资通用汽车也如出一辙,在金融危机后低谷盘整阶段买入,并在其后不断增持,现已达到4000万股。如今,在通用汽车已逐步恢复元气,重上坦途时,巴菲特还不断为其出言相助。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以互联网为主的新经济要重构产业生态、颠覆传统汽车的声音不绝于耳,但特斯拉折腾一阵之后的结果表明,互联网目前看来还颠覆不了汽车,而反过来汽车业有可能再次借互联网获得新生,助力其从传统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业转型,重塑新的辉煌。
如果以上对整车厂商的投资还有些道理,让外人通过解释还看得懂的话,巴菲特对汽车经销商业务的持续投入却让业内人士大跌眼镜。
目前,唱衰以4S店为主经销商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的确,面对整车厂的强势地位,面对以互联网为平台的外来“野蛮人”的吞食,汽车经销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此刻,破产、倒闭、跑路的事件已开始发生,而且有可能愈演愈烈。由于中美国情不同,电商业务对传统经销商的冲击程度可能不太一样,但这一趋势不可避免。
在这一背景下,巴菲特反其道而行之,钟情于经销商业务,原因究竟在哪里?又能带给我们什么启示?我想主要有两点:
一是经销商业务不会被电商替代,反而有可能借助互联网重构新优势。现在,喧嚣之后,许多人越来越清楚地看到,用户购车的体验与维修服务的专业性是传统经销商拥有的利器,这种线下业务在今后也很难被电商的线上服务所颠覆。
此外,现有经销商拥有大量的客户群,而且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业务深度粘接着顾客,这与网上看看汽车资讯的粘度不可同日而语。如果经销商用好“互联网+”这一利器,实现全面转型,可能将重新获得生机。
二是现在是兼并重组的最佳机会,行业巨头有可能重现江湖。随着市场供需变化和互联网的冲击,实力单薄的经销商、转型速度慢的经销商注定将会被逐步淘汰,这正是收购的良机,符合巴菲特一贯低价买入的风格。
在美国,汽车市场已开始复苏,巴菲特开始收购经销商,正踩在新起点上。而在中国,汽车经销商已开始步入下行期,惨烈的竞争过后,有实力的汽车经销商会大有斩获,预计拥有上千家甚至更多经销店的“巨无霸”会出现。当然,那时的经销商功能会发生很大的转变:区域垄断化、品牌集中化、服务多元化、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四化”特征将更加明显。
巴菲特是世界著名的投资大家,其一举一动背后的思考岂是我们这些投资界的门外汉能随意揣测的,但大家都在揣摩,我也凑个热闹,结合中国市场的实际说点一管之见,希望它对汽车业内人士有所启发。(来源:中国汽车报 责任编辑:张扬 QQ:602867404 E-mail:dahecc@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