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民安全意识的提高,汽车的安全性成为众多消费者关心的要素,同时也成为各大厂商大做“文章”的焦点。很多购车者以车辆钢板厚度或者安全气囊的数量来衡量一辆车的安全指数,更有“聪明”的购车者会提前查询意向车型的C-NCAP碰撞测试结果。仅仅凭借这些指标数据就能够判定一辆汽车安全性的优劣吗?汽车的安全性究竟应该如何考量?这得从汽车的主动安全性和被动安全性说起。
主动安全性——科技提升车主行车安全指数
主动安全性是指汽车本身防止或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性能。一款具有出色主动安全性能的车,应配备能够应付突发状况的系统。譬如车身电子稳定系统,当驾驶者在行驶中突然短时间大幅度改变方向时,它就会强制介入进行调控,避免偏出正常轨道造成危险。除此之外还有刹车防抱死、制动力分配、刹车辅助系统等,都能在突发状况下对车辆行驶状况进行调控。
但由于主动安全性配置不是那么“显而易见”,于是很多以日系车为主的品牌为了节约成本,并未配备完善的主动安全系统。譬如丰田凯美瑞,作为一款中高级车型,却只有二十五万以上版本才配备车身稳定系统,日产轩逸等中级车型更是全系无车身稳定系统。而在一些欧系品牌中,如东风标致408、一汽大众速腾、东风雪铁龙C4L等中级车型,都是全系标配ESP。
被动安全性——车体在事故中对人员的安全防护
当然,除了主动安全性能外,被动安全性能同样重要。被动安全装置是在车祸意外发生,车辆已经失控的状况之下,对于乘坐人员进行被动的保护作用。主要通过固定装置,让车内的乘员固定在安全的位置,并利用结构上的导引与溃缩,尽量吸收撞击的力量,确保车室内乘员的安全。如安全带、安全气囊、车身钢材和结构等。
由于国际汽车界对于被动安全已经有着非常详细的测试细节的规定,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被动安全是可以量化的。现在关于车辆被动安全性的测试,最具权威当数NCAP碰撞测试,通过模拟真实的碰撞效果来测试事故当中车子对乘客的保护。但在2012年公布的最新C-NCAP碰撞测试结果显示,很多日系品牌和欧系品牌都是五星级别,而车身钢材强度的差别却很巨大,例如东风标致408车身钢板强度达到1600兆帕,而一些日系品牌车身最高强度只有1000—1200兆帕。
为什么不同强度的车身钢板,在碰撞测试中却同为五星成绩呢?这就要追溯到日系车型和欧系车型的安全理念。以“软防护派”为主的日系车型,在发生碰撞事故时,车内乘员的保护主要通过车体结构的溃缩加以缓冲实现,通过预先设定的褶皱永久变形,吸收大部分的外力冲击,虽然在安全测试中可以达到五星级别,但在极端事故中,钢材强度弱的车辆保护效果依然很不理想。以“硬防护派”为代表的欧系车,则与注重成本控制的日系车理念截然不同,欧系车大量采用整块钢板一体冲压成型的部件,并安装了侧门双防撞板,其强度远远高出焊接门,因此不少极端条件下的事故中,“硬防护派”车可以表现出实验室里无法测试出的牢固度。另外,在一般程度的碰撞中,日系车的损坏程度也超过欧系车,修理成本也相对高出许多。
结论:敢称高品质中级车?车辆主被动安全性不容“花哨”炒作
无论是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车辆的安全保障对车主而言永远是最基础又最重要的考量要素。据《2012年中国新车购买意向研究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消费者对于欧系车型的购买意向率从2009年的25%稳步上升到了2012年的35%,而某一日系主流中级车型,则从之前32%下降至24%。这一数据也充分说明,安全性能强悍的欧系车越来越受到中国汽车消费者的亲睐。
作为以家用轿车为主的中级车品牌,在注重成本和科技的同时,更应该把汽车安全性放在造车理念的首位。少一些“花哨”,多一些厚道,只有实实在在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能,才能称之为一款高品质中级车!(来源:新京报 责任编辑:张扬 QQ:602867404 E-mail:dahecc@126.com)